与热闹的中国具身创业相比,小鹏机器人显得有些低调,不过在8月19日的小鹏汽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透露:小鹏第五代的人形机器人将于2025年10月24日的“小鹏科技日”亮相,并于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小鹏汽车人形机器人团队从2020年前后便开始筹备,目前一号位为米良川,据我们了解,米良川2005年曾加入英伟达团队,此后任英伟达驻加州圣克拉拉的安卓软件高级经理,同时负责中国的安卓平台部门。 在英伟达期间,米良川曾向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吴新宙汇报,有过管理百人团队的经验。而在加入英伟达之前,米良川是中科大9923班的校友,还曾经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研究员。 有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表示,何小鹏对机器人赛道的关注,最早始于2016年,“几乎每年都会认真调研一次机器人方向”,还曾经去宇树与创始人王兴兴长谈。 2020年,何小鹏开始出手,收购了赵同阳创办的“多够机器人(Dogotix)”,并成立「鹏行智能」,负责探索小鹏机器人业务。前述人士表示,何小鹏与这一团队的接触,最初源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牵线搭桥。 为了这笔收购,小鹏曾经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斥资1亿美金,将其资方的股份buy out。在高峰期的2020年,「鹏行智能」团队人数甚至高达300多人。 2023年以后,何小鹏又引进了米良川负责机器人业务。前述人士对我们表示,近两年,小鹏汽车的机器人团队进行了一波持续调整,“团队人数一度缩减到70个人,又重新建到如今200人左右的规模”。在国内的具身智能领域,这一团队规模可堪豪华配置。 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表示,在机器人战略上,何小鹏高度向马斯克看齐。何小鹏曾经表示,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机器人正是其继AI+智驾、全球化之后的“第三成长曲线”。 汽车领域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比如动力电池、传感器、芯片、激光雷达、散热系统等,都可以运用到汽车领域,降低机器人的成本。在特斯拉的Optimus上,此前就直接采用了Model Y的同源电池组。 在产品方面,经过了数年的耕耘,小鹏汽车已经发布数款机器人产品——包括 2023年10月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PX5,以及去年11月发布的第四代人形机器人Iron。 比如,在核心处理器方面,第五代机器人即将搭载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用于提升端侧算力,支持强化学习小模型和分段式端到端架构。 具体而言,机器人的EEA架构,是由小鹏汽车EEA架构衍生而来;机器人的关节,则来自于小鹏汽车的三电系统;机器人的大小脑,则来自于小鹏汽车的智驾团队——总体而言,机器人与汽车业务,在技术方面有七成同源。 有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透露,目前在小鹏汽车的产线上,已经部署了几百台的人形机器人。不过,这些机器人目前并非全部用于辅助汽车生产制造,而是大多用于算法调教、摇操作采集数据等等。“几百台的落地,在车企里已经算多的”,前述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