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冒青烟都不敢这么写!黑龙江一位考生,他的高考成绩仅为389分。按照常规思路,这样的分数在高考大军中并不占优势。通常情况下,这个分数的考生大多会选择去读大专院校,在专科领域继续深造;或者选择复读一年,重新备考,以期来年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换做任何一个人,看到这样的分数和选择,恐怕都会忍不住念叨一句“这分数咋敢这么选”?大家心里肯定在想,这考生是不是填报志愿时出了差错,或者是另有隐情。 可当录取结果公布时,所有人都直接傻眼了。这位考生竟然“捡漏”成功,被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录取了!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迅速炸开了锅。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人提出质疑:连提档资格都没有,这考生怎么可能被郑州大学录取呢?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然而,招考院很快就给出了实锤,证实这事儿是千真万确的。 原来,郑州大学物理类003组今年在黑龙江计划招收133人。然而,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考生对该专业组的认知不足、对地域的考量、专业偏好等,导致报考这个专业组的人数远远没有达到计划招生人数。根据招生规则,在这种报考人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档线就会大幅下降,最终直接砸到了389分。而这个分数,仅仅比黑龙江当年的一本线高出29分。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不经意间,瞎猫碰上死耗子,捡到了天大的便宜。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这有什么奇怪的,北京名牌大学北京本地学子三四百分都能进。”这是地域差,不能作为评判的标准。 确实,郑州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其教学质量和学术要求都相对较高。这位389分的考生,其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可能与其他通过正常分数线考入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在大学的学习中,课程难度较大,竞争也很激烈,如果基础不扎实,很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甚至有网友联想到了清北等顶尖高校里那些所谓“钱堆进去的学渣”。网友们很好奇,这些学生到时怎么毕业,难不成学校会放水让他们毕业? 不过,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拣漏未必是好事,还是要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名校的毕业证,而在大学期间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那么这个毕业证也只是一张废纸。 也有人觉得:“就算毕业以后那个毕业证比大专和普通本科强多了啊,这几率跟中彩票一样啊。”在当今社会,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敲门砖。郑州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其毕业证的含金量相对较高,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更具竞争力。这位考生能够以如此低的分数进入这样一所名校,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幸运。 这件黑龙江考生“捡漏”郑州大学的事,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的个例,它引发了我们对高考招生政策、教育公平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问题的深入思考。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确保招生政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让每一个考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


